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职业教育

连接与创新


  系鞋带、捆行李、接电源、拉拉链、锁门、拧瓶盖、贴封条、装订文件、安灯泡、架桥、扎口袋……这些不同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连接。
  连接,这是人们每天必做的事。连接,这是事物最基本的一种构成关系。越是复杂的事物连接越多,小到门窗、马扎、羊肉串,大到汽车、机床、飞机等,都是连接起来的。假如没有了连接,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呢?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要一体化,那就得连接。实现连接需要借助于连接物或连接环节。把邮票贴到信封上时,使用的浆糊或胶水就是连接物;把两条绳子打个结连接起来,这个结就是连接环节。对物体进行连接时,是用连接物连接?还是靠连接环节连接?这要视连接目的、连接要求、连接条件和连接难易程度决定。
  连接物连接和连接环节连接的区别及特点是:1、靠连接物连接,连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连接物,核心技术在连接物的创新上;2、靠连接环节连接,没有连接物的介入,连接环节就是被连接物自身的结构,其核心技术是连接结构的创新。
  为了连接,人们做出了各种创造。诸如:卯榫、铆钉、草绳、浆糊、胶水、螺钉、电焊、搭扣、离合器、拉链等。对连接物的创新要求是:构成简单、通用性强、重量轻、体积小、有足够的连接力、成本低,有的还要求能重复使用。对连接环节的创新要求是:结构巧妙、工艺简捷、连接紧密、成本低,有的还要求易于拆卸。
  有关连接物的创造,大都属于产物的发明,比如,一种新的粘合剂或万能胶;有关连接环节的创造,大都属于方法的发明,比如,一种扭接或滚嵌结构;有的则二者兼有,比如,一种带胶的卯榫。
  被连接物对连接的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5种:1、固定连接;2、活动连接;3、一次性连接;4、重复性连接;5、可调控连接。当被连接物在特殊的环境中工作时,对连接物或连接环节就有了更苛刻的技术要求。被连接物是主体,连接物和连接环节是为主体服务的,连接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忽视,一些重大事故就是由于连接上的隐患酿成。
  一个巧妙的连接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化,这里有个典型案例:在某设备上,需要把一个装置连接在一根光滑的金属导管上。要求这个装置能在导管上上下移动和360°旋转,并在任意位置固定。整个过程只能用单手操作,连接要尽可能简单。这是一个既要固定又能活动的可调控连接。
  在这一连接中,装置和导管就是被连接物,如果在二者自身上设计连接环节难度很大,需要通过连接物实现连接。现有的连接物,如螺钉、铰链等都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只能创新设计一个专门的连接件。请读者想想,这个连接件应该怎样设计,然后再看下面的设计。
  在一长条形薄钢片两端的两指处,各钻一个长形圆孔,孔径等于导管的外径。薄钢片两端做成圆形并涂层塑胶。那个装置就固定在这薄钢片的中部。将导管从薄钢片的两个孔中穿入即完成连接。操作时,单手捏着薄钢片两端稍用力,就可使装置在导管上上下左右移动到任意位置,松开手指,装置就靠薄钢片的弹力紧紧固定在了导管上。这一连接,在发明竞赛中获奖。
  需要用到连接的地方很多,这是人们不得不做的事。连接上的创新,不论是连接物的创新,还是连接环节的创新,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连接一旦创新成功,常常能在许多地方得到应用,而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职工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