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进校园传递正能量

  日前,全国总工会邀请八位享有“大国工匠”美誉的技能大师走进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用他们的成长成才故事告诉年轻学子,当一名好技工是有价值的。
  “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锉、焊、磨这些手工技术还有存在的意义吗?钳工、焊工在加工制造中还能有一席之地吗?”十七八岁的技校生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面对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中国航天“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坚定地答道:“任何先进技术都是手臂的延伸,科技如何发展都不能替代人们劳动的双手。如果说,科学家是‘做梦’的人,那么技术工人的职责就是把梦想变为现实。”
  坐在一旁的“中国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用力点着头:“设备先进了,但优秀的钳工依然很‘吃香’。”以制造大飞机为例,许多零件要实现精细化,数控机床、电子设备都是做不到的,还要靠钳工手工完成。事实上,世界一流的飞机制造公司都保留着钳工岗位,其待遇与工程师一样甚至更高。
  宁允展和管延安凭着多年苦练得来的“手感”,他们可以精确感知0.05毫米的金属研磨空间、螺丝扣和螺丝帽之间的凹点,这让他们成为各自领域里“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表示说,只要热爱这份工作,不断追求技术的极致,不管在哪里,优秀技工都大有用武之地且不可替代。
  在为学生们上实操课时,顾秋亮戴着老花镜仔细打量一个学生刚“冲”好的工件。
  “你们看,这个钻孔都打歪了,平面坑坑洼洼。大家觉得这算得上好产品吗?”“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席装配钳工顾秋亮语调一沉,“将来大家走上工作岗位,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可能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师们三个小时耐心的讲述,让学子们对手里的技术充满了自信。(金立刚)
 

  
 
 来源:《中国职工科技报》(2015年06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