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职业教育

我国焊接教育现状和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


  我国的焊接技术教育分为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综合技能和操作技能四个层面,其中前两个层面属于学历教育,后两个层面属于职业教育。

  科学研究层面一般指的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程技术层面一般指的是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技能层面是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的专科生教育;操作技能层面是各个行业培训学校的焊工培训。

一、我国焊接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焊接人才的培养已经具有近60年的历史。从高等院校焊接教育来看,从1952年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焊接专业起,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焊接专业,最鼎盛时有50多所大学培养焊接工艺及设备的本科生,年毕业学生5000多人,为计划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从1998年起我国推行通才教育政策,撤销了焊接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大多数焊接专业和铸造锻压专业合并,成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由于上述专业的知识基础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的焊接专业也几经调整。从1998 年,为了适应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行通才教育,除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大多数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精神,把焊接和铸造、锻压专业合并成为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并按新专业目录实行招生。对原来焊接专业的学生,国内主要有三种培养模式: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部分院校在大四学年才进行焊接专门化的教育;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设置二级学科培养本科生,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所学专业种类增加锻压和铸造两个专业,然而焊接与锻压、铸造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共性较少,使得学习焊接专业知识的内容和时间减少;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保留了焊接工程专业,另有一部分院校虽然按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招生,由于传统师资和专业配置原因,仍按原二级学科焊接专业培养本科生。其中前两种培养方式的焊接专业课程大幅度减少,实验环节的教学也有所压缩。而在近几年来的市场形式下,大多数民影和合资企业对毕业生后续专业培训的机制不健全、继续教育不重视,却又急需专业“对口”毕业生,用人单位即使找到了通才教育政策下宽口径培养的焊接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也很难胜任焊接方面的生产工艺支持、焊接生产管理和焊接技术开发等工作,焊接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极其不匹配。
  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焊接生产的自主设计势在必行,诸多大型国际先例的焊接结构的制造,已无国外的成熟设计可参照,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制造迫在眉睫。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焊接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焊接专业力量的中坚。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十余年的焊接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空挡,焊接高级技术人才后继乏人。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已经大约有近10所院校恢复了焊接工程专业建制,很好的满足了就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焊接知识结构全面的焊接工艺人员仍然极度匮乏。
  
  二、我国焊接职业教育现状
在高级焊接职业培训方面,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于1998年8月,联合成立了中国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全面负责我国的焊接培训和认证工作。并在2000年1月获得IIW授权后,开始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体制。
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是国际焊接学会(IIW)授权的,在中国负责实施IIW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的唯一组织机构。实现了在全球37个授权国家中连续十年认证人数居第二的好成绩,仅次于德国。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与地各焊接协会、大学及大型企业合作,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1998年国家实施通才教育制度大面积撤消了焊接专业,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又很不健全全,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机构所培养的焊接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烈需求。
  在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学校中,开设焊接专业的学校有近80所,是目前焊接初级技术人才的主导力量。虽然这些学校的焊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但是社会上对焊接工种的片面认识和国家宣传舆论对白领工作的过多导向,各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不足、师资匮乏等问题。
  另外,市场需求的驱动,200多所职业培训机构大都建立了焊接专业,但决大部分是以培训焊接操作人员为目的,毕业后经考核颁发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及《特种作业操作证》,暂时性的满足了我国制造业大发展的对焊接人才的需求。为各行各业的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工作计划和设想
  1.  组织召开全国高等院校焊接教育研讨会
  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于2010年10月29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主任工作会议,在会上参会的主任、副主任讨论了我国焊接教育机构调查分析报告,明确了中国的焊接教育分为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综合技能和操作技能四个层面,由于中国已经取消焊接专业超过十年,第二层面的工程技术教育(主要是本科教育)极其薄弱,焊接工程技术人才后继乏人,急需国家主管部门调整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补充足够数量的焊接工程技术的本科生,同时还需要采取加强高职高专学校实践教学水平、加大职业培训水平等补救措施。
  会议决定在2011年筹备由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材料加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一次全国高等院校焊接教育研讨会,目前已经确定需要参加的具有焊接专业或从事焊接研究的大学名单。在接下来的几年,可以联合机械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开展全国高职院校的焊接教育研讨活动。

  2. 参与中国焊接协会教育与培训规程的编写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为了解决我国焊接制造业快速发展和焊接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中国焊接协会不同行业特点对焊接从业人员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钢结构制造、有色金属焊接、运载工具制造、焊接材料生产、焊接设备制造以及焊接器材经销等焊接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完善中国焊接协会的教育与培训规程,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与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体型的焊接教育与培训基地。通过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上述行业或企业提供焊接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
  3.  帮助推进焊接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工作
  我国现有200多家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进行焊接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焊接职业培训规程,各家的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与培训委员会通过讨论。建议借鉴部分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中国焊接协会的名义提出一套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吸引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自愿认证。以此来提高和改善焊接职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水平。
  为使焊接人才的培养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急须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和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焊接工程师等焊接工艺设计人才,高职高专主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行业培训主要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建议国家职能部门采取进一步的有效措施,明确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及焊接专业培训机构的各自职责,采取有效途径,利用职业培训祢补高校通才教育的空白。采取资格认证、行业准入考试、焊接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来源:中国焊接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