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 “工人院士”李万君的焊接路

 

  每到生产中遇到焊接难题,李万君都会挺身而出,全力攻关,迄今为止,他摸索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累计为企业节资创效800多万元。

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李万君在勤奋中完成蝶变

「劳模写真」“工人院士”的焊接之路

  继2010年底荣获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特等劳模”称号后,2011年2月22日,电焊工李万君又登上了我国“中华技能大奖”的领奖台。

  “中华技能大奖”是国家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最高褒奖,素有“工人院士”之称。之所以能从全国数十万技术工人中脱颖而出,因为李万君“代表了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目前,中国北车研制的用于京沪、武广高铁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辆转向架,正是出自李万君的焊枪之下。

  从1987年入厂,到2011年荣膺大奖,李万君用焊枪焊出了一条由职高毕业生到“工人院士”的神奇“天路”。

  “只要肯下功夫,普通工人也有出头之日”

  宽眉,大眼,皮肤偏黑,已过不惑之年的李万君,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交谈中总是三句不离本行。

  “厂房不断新建,人员不断调动,唯独我没有变”,李万君感慨万千:“24年前,我们28个年轻人一起走进焊接车间,如今只剩下3个人在这里了。”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长客股份公司前身)焊接车间水箱班。因为当时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也不高,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远看像淘粪蛋的,近看像要饭的,其实是搞火车水箱电焊的”。

  不到一年,同来的20余人只剩下5个,李万君却踏踏实实地钻研上了这一行。为练习技艺,积累经验,他一下班就到处寻找坡口板和各种废料,人家休息时,他还在飞舞的焊花中不懈钻研焊接技巧,每天要用掉两三包焊条。

  “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我总会多焊20个,我还喜欢换各种姿势进行尝试,结果帆布工装坏得特别快,一年要比别人多费好几套。”李万君说。

  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让李万君在勤奋中完成蝶变。1997年,他第一次参加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埋头走进赛场后,他快速完成了几个高难度项目,等他再度返回时发现,自己的焊活正被许多人围观。

  “焊的不错呀!”看到李万君这么年轻,有人调侃。李万君毫不谦虚地说:“我就是来拿第一的。”果然,成绩公布,初出茅庐的李万君一举夺魁。

  本次夺冠,是李万君人生的一次转折,自此后,他有机会经常与焊接高手切磋,技艺不断精进,先后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焊接领域的全能型“大拿”。

  “再艰苦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只要肯下功夫,普通工人也有出头之日,也可以凭自己的技术赢得尊重。”李万君说。

令外国专家瞠目的“神枪手”

  1997年后,李万君开始从事转向架的焊接工作。转向架即车辆的行走部位,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且焊接质量要求极高。

  “这是关系到旅客生命安全的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李万君告诉记者,按照铁道部要求,转向架每一条焊缝都必须经过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决不允许一点瑕疵。

  “严苛”的质量标准,造就了李万君的“精细”品质,在他手中,两根仅有3.2mm直径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无需打磨,并可保证焊接处与焊条直径一致。

  制造时速250公里以上动车组时,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问题,对此,连前来指导的外国专家都感到头疼。

  “再难也要克服!”凭借自己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李万君反复试验,独创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可将600毫米周长的环口焊接一气呵成,而且不留任何瑕疵。

  “这是当前世界上******的焊接机械手都无法完成的动作!”亲眼目睹李万军创造的“奇迹”后,所有外国专家大为震惊。从此,手持焊枪的李万君,多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神枪手”。

  “神枪手”神在弹无虚发——每到生产中遇到焊接难题,李万君都会挺身而出,全力攻关,迄今为止,他摸索出“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累计为企业节资创效800多万元。

  闷头钻研最新焊接技巧的同时,李万君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专家一道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试制出完全符合行业最高标准的部件,并总结制定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用于指导生产,破解了超高速转向架批量生产的难题。

 不爱财、不爱官,最爱年轻人叫“师父”

  2005年,几位来自新加坡的客人到长客参观,“见识”了李万君的惊人技艺后,他们悄悄抛出了橄榄枝,李万君却丝毫不为所动。

  “当时我月薪3000元,他们答应给1万元,让我带着妻女一起去。”李万君回忆。

  其实,作为享誉行业内外的“高铁焊接大师”,类似这样来自国外公司的高薪诱惑,李万君记不清已拒绝了多少次。他说“我的技能是长客培养的,荣誉是国家给予的,我必须用我全部的热情为公司的发展和中国高铁事业的腾飞助力。”

  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李万君身上笼罩着许多光环——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中国北车资深专家……很多人认为,他应该当官了,何苦还待在苦脏累的生产一线?公司领导也曾就此征求过他的意见,同样被李万君谢绝了。

  “我是一名技术工人,我的优势不在管理,而在技术。如果离开了生产一线,不仅手艺会慢慢荒废,我也不一定能干好领导的活儿。”李万君说。

  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一双黑色大头皮鞋,始终是李万君“最爱”的装扮,他舍不得放下与焊枪的缘。如今,身怀绝技的他还肩负着向青工们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这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一项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李万君从零开始学做课件。“说真的,我觉着学电脑,比学焊接难多了。最初我啥都不会弄,现在好多了。”提起自己的短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李万君一边工作,一边编制教材,他精心编制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平板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工艺》等教材通俗易懂,深受年轻职工欢迎。

  2010年,李万君提出的CO2气体保护焊快速培训法,创造了又一个“奇迹”:一年之内培训400余名新进厂员工,而且使他们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证,成为高速动车组设备制造的生力军。

  在李万君首席操作师工作站里,摆放着很多试焊样板,“这都是我徒弟焊的!”轻抚着工整的焊缝,李万君感觉它们就像是工艺品,他说:“如今,让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见到我的年轻人都热情地叫我‘师父’,这让我觉得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