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飞机发动机焊接工左治建:用匠心守护初心



航空发动机是结构极为复杂的高精尖产品,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每一个精密零部件的诞生都堪称杰作。在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发”)这个制造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手工操作者的精心打磨。39岁的左治建,就是成发生产一线专于事业、精于技艺的典型代表。

  左治建是成发钣金分厂的焊接高级技师,自1999年进厂以来,他对焊接工作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电阻焊工的岗位上,他苦练焊接方法和技巧,利用业余时间充实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逐步掌握了手工氩弧焊、二氧化碳焊、气焊和电焊等高难度焊接工艺。正所谓“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多年的勤学苦练,让左治建的技艺水平不断攀升,由一名普通的焊接技师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焊接专家。在注重技艺提升的同时,他还重视质量、善于创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经验与他人分享,帮助公司解决了诸多科研生产难题。由于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连续多次获评公司劳动模范,更被授予“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质量之根,源于匠心。对左治建而言,工作质量是第一位,要干就只求最好,绝不能将就。每天干活前,他总是要把工艺图纸、焊接参数卡、流水卡片、设备点检表等都准备到位。哪怕是干得再熟的零件,也要把所有表单全部仔细阅读一遍再开始工作。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需要始终如一的坚守,对于在焊接岗位上奉献了十八载的左治建来说,这就是他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更是他铸造匠心的方式。
  如今,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全社会都在倡导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鼓励“创新创效”。左治建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他每季度都至少有一项小改小革成果。他对公司多种外贸零件的焊接工艺进行了修改,由原来传统的手工氩弧焊改为脉冲自动氩弧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当他的小改小革方案取得实际成效,被赞为产品试制做出贡献时,他说:“这是一名优秀的工人该做的。”
  2016年1月8日,成发首个以劳模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左治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作为工作室团队核心,左治建带领12名主要成员,为公司钣焊加工破解技术瓶颈、创新工艺方法,挑起了更加繁重的任务攻坚和人才培养的重担。
  为进一步缓解生产压力,提升生产效率,钣金分厂引进了一台自动K-TIG焊机。作为国内第一家引用该技术和设备的单位,分厂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左治建带领工作室成员集智聚力,仅用3个月时间便掌握了该设备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开发了适合火焰筒纵焊缝焊接的整套焊接工艺,在不开坡口的前提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面焊双面成型。据统计,使用该焊机进行焊接的火焰筒,其纵焊缝经X光检测的一次合格率由之前手工焊接时的80%提升至92%,单个火焰筒的焊接时间较手工焊缩短了近30分钟,焊丝消耗量较手工焊减少了50%,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降成本、增效率。
  物器若有魂魄,必是匠人手艺精深。当今的制造企业都在讲效益、求创新,但有温度的手工艺却始终不能被取代。随着时间的沉淀,左治建的技艺与经验悠然融合,在闪烁的弧光中成就了一件件艺术品。
  2016年,成发公司加工的某钛合金喷管零件因直径大、结构特殊,无法使用机器焊接,而手工焊接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产品在焊接过程中频繁发生变形、尺寸超差,合格率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左治建不相信有无法攻克的障碍,主动请缨要求拿下这个难题。他戴上防护面罩,一边观察熔池的高度与宽度,一边保持双手的平稳与协调,一手送焊丝,一手握焊枪,整个焊接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伸展开来,在零件上留下了漂亮的焊缝。弧光炙烤皮肤,汗水湿透衣衫,凭着扎实的基本功,第一个由他焊接的喷管零件就满足了所有条件,达到了合格标准。就此,所有的执念、重复和一丝不苟,都以匠心为源,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即使已经拥有了高超的焊接技艺,左治建仍然觉得自己追求的事业不完整,他选择用技艺的传承守护匠心。他坚信,一个人能力强不算强,要整个团队强才是真的强,才能真正提升公司整体制造加工水平。工作18年来,他手把手带出的徒弟不下20个,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公司焊接队伍中的佼佼者。但左治建对技艺的传承,并不只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层面。在日常工作中,他将自己摸索出的机械手氩弧焊焊接、K-TIG焊接操作等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焊工,还多次组织开展了“钛合金焊接变形的防止措施”“同行业焊接方法及技术水平”等技术交流活动。他把自己的焊接经验整理成论文,并编写出授课材料,与其他焊工进行交流分享,用自己的力量提升了公司焊接队伍的整体水平。
  左治建,这位航空发动机企业中的焊接艺术家,不负光阴,时时刻刻专于技艺、热衷传承。他用心雕琢着一个个精美的零部件,用匠心守护“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初心,矢志不渝。
 


 
 来源:中国焊接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