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金手天焊

东方红,太阳升……”

广播里,传出熟悉的《东方红》乐曲,9岁的高凤林听得入了神。

这是1970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东方红》的乐曲就来自遥远的太空。

高凤林难以想象,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这一问,便在少年的心中,种下了航天的种子。

春和景明,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大院里一片宁静。

白色的车间里井然有序。操作台上,一个圆锥状的金属疙瘩大头朝上、小头朝下稳稳地立着,一位身穿蓝色工装的中年人正和同事认真测量着什么。这是54岁的高凤林,他正在测量的金属疙瘩是刚刚焊接好的火箭发动机头部。

为了保障火箭发动机燃料正常喷注,焊接精准度要在“10道以内10道,即0.01毫米,也就是10微米,比头发丝还细。这活儿,得靠金手天焊手工焊接。

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就是一位金手天焊

培养一名氩弧焊工,必须要有高纯度的氩气作后盾。这种氩气,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年代,只能从东德进口,6万元人民币一瓶。人们把这用比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

高凤林是金手中的佼佼者,这位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是国家高级技师,刚刚摘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唯一的个人最高奖。

谁能想到,当初,高凤林一点不想当焊工。

少年时梦想着去探索太空的高凤林,中学成绩一直很好,毕业时面临抉择,母亲建议他报考七机部技校,去解你小时候的迷惑。

满怀憧憬的高凤林一到技校,听说要学焊接技术,心凉了半截。那不就是蹲街边儿,拿个焊枪焊东西的吗?

当他走进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时,小伙子的内心被彻底点燃了。师父给他讲起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史。高凤林第一次有了职业自豪感。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划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

上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是复杂的变截面螺旋管束式,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通过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近900米,焊枪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或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元,甚至会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

虽然高凤林和同事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焊接出第一台大喷管,可X光检测结果一出来,同事们傻了眼——焊缝有200多处裂纹,大喷管很可能被判死刑

高凤林不甘心,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排查。最终,在高层技术分析会上,他在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断定:这是假裂纹!

经过剖切试验,200倍的显微镜显示,高凤林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高凤林出名了。其他单位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也登门求助。

一次,我国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中远程客机发动机出现了裂纹,很多权威专家都没有办法修好,俄罗斯派来的专家更是断言,只有把发动机拆下来,运回俄罗斯去修,或者请俄罗斯的专家来中国,才能焊接好。

高凤林被请到了机场,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俄罗斯专家说:你们不行,中国的专家谁也修不了!高凤林通过翻译回复对方:你等着,我十分钟之内就能把它焊好!事实证明,高凤林不是吹牛。焊完后,俄方专家反反复复检查了好几遍,一脸惊讶,向高凤林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高凤林已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也弄懂了卫星是怎么上天的。在他心里,又有了更大的梦想。他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光徒弟就带了26个。他所在班组的19名组员中有6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

昨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高凤林期待着能和徒弟们一起用焊枪为针,弧光作线,精益求精,助力中国火箭,探索浩瀚的宇宙。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