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焊“技”无止境

1994年,郑秋林从蛟河农村老家来到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当上了一名电焊工,十多年来,他凭着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成为农民工自学成才的技能专家。

  初中毕业后,郑秋林进入蛟河职业高中,下决心要学门手艺。一年后,他被学校安排到中油化建公司实习,参加了公司举办的电焊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郑秋林被分配到班组,幸运的是,技术出色的焊工班班长刘成友,成了他的师傅。刘成友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全都教给了这个吃苦又善于动脑筋的小伙子,郑秋林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

  1996年,郑秋林随师傅被派到吉化乙烯建设工地参加大会战,他负责焊接难度较大的乙烯装置外管线预制安装任务,并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焊接上――白天,蹲在管廊上焊接;晚上,仍琢磨焊接方法。

  紧接着,郑秋林和师傅又被派到吉化高碳醇项目抢建施工现场。该装置是吉化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属于易燃易爆装置,国内仅此一家,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对施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郑秋林当月一人竟完成了1300个工艺管线预制安装焊接当量,创下了本单位月焊接当量最高纪录。

  经过大项目锤炼的郑秋林,焊接技能有了显著提高。两年时间,他先后两次被中油化建派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项目施工,并大显身手。在新加坡项目施工期间,他主动向新加坡焊接专家讨教,学到了先进的氩弧摇把焊接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为中油化建在国际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声誉。

  郑秋林常说,焊接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把先进技术学到手,那才是真本事。2007年,他和他的技术研发小组经过潜心研究实验,仅用一个多月就首次成功研发出大型储罐横缝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焊接技术,并广泛应用到工程施工建设中。今年,他和两名同志组成研发小组,又开始了球罐自动焊技术开发项目――无轨道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目前这一研发项目已进入检验阶段。

  荣誉接踵而来,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化工系统优秀焊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他带出多批高技能型作业人才,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焊接技术工人500多人,其中大部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焊接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