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最帅“焊哥”:心中有梦不觉累



 有人追问王晓艳:“当年你跟徐龙杰搞对象,图他个啥?农村来的孩子,家里条件又差。”王晓艳想了想说:“有追求、有担当……”“长得帅呗!”旁边的工友“爆料”,现场笑声一片。确实,徐龙杰长相俊朗,在公司有最帅“焊哥”的说法,可王晓艳更看重的是他性格坚忍,不服输。

  王晓艳没有看走眼,这个老公她找对了。从零起步,十几年里实现了一个农家娃,到电焊顶级大师的跨越。靠什么?靠的是汗水,是智慧,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帅,只能算是王晓艳的“附加收益”了。

  “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1994年5月,18岁的徐龙杰被吉林化建公司招收为农民季节性临时工,拿起了焊枪。从大山里第一次走进大型国企的现代化车间,年轻的徐龙杰大为震撼:“这才是值得憧憬和奋斗的地方,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焊接可是个细活,号称钢铁裁缝,可比裁缝更难干。要区分不同的金属材料,使用不同的焊接材料,有不同的温度、时间要求。尤其在化建公司,焊接的都是化工装置,里面都是些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的东西,要是焊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为尽快掌握焊接理论,当时月工资只有90多元的徐龙杰,每月只买30块钱的饭票,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为不影响大家休息,晚上就站在走廊的灯下看,很少在12点之前睡觉。”徐龙杰还告诉记者,因为白天焊接时闪烁的弧光刺激眼睛,晚上看书时间稍长,就直流眼泪,他就想了一招:“左右眼换着使用,用左眼看书时,就把右眼捂上,过一会儿,再轮岗。”

  几年下来,徐龙杰硬是把身边所有能找到的焊接书籍看了个遍,光学习笔记就密密麻麻记了5万多字。

  当焊工的都知道,勤学之外,还得苦练,才能有一身硬功夫。蹲姿,是焊接操作的常用体态。平时,徐龙杰吃饭不上桌,蹲着吃;坐火车改成“蹲”火车,在车厢连接处一蹲几个小时。后来,他的蹲功令人叫绝:一个孩子长时间坐在膝头,他可以纹丝不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进厂第五年,徐龙杰在吉林化建业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电气焊一等奖;第六年,在中国石油全国焊工大赛上勇夺第一名。此后他在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就成了家常便饭。

  “我们只跟徐专家对话”

  还是学徒的时候,单位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枪经常损坏,只能报废。“这多可惜!”徐龙杰反复试验,先后修复了几十把焊枪,为公司节约了1万多元。小试牛刀,点燃了徐龙杰的创新激情。

  埋弧自动焊机曾是公司的一台王牌设备,除了徐龙杰的师傅——因技艺超群,人称“王大拿”的王喜江,别人不能碰。“这台王牌机就是一个毛病,焊机臂和焊件的焊缝不容易找正,焊一个工件得调整七八次。”王喜江跟记者介绍。当时徐龙杰对着这台宝贝机器琢磨半晌,开了口:“师傅,咱能不能把它改一改?”

  这话可把王喜江吓了一跳——虽然知道这孩子聪明,但他还只是个学徒工啊!徐龙杰不久画出了改进图纸,“王大拿”看后,不住点头:“我看行!”结果,不仅焊接工效提高了数倍,而且焊接合格率全部达到99%以上!

  “这个小伙子,是棵好苗子!”公司领导激动了。在吉林化建3000多农民工中,徐龙杰成为第一个被保送上大学的人。

  学成归来,愈战愈勇。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纷至沓来。2006年,徐龙杰正式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聘为电焊技能专家,现在,他也是吉林省首席技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有一年,吉林化建承接了德国林德气体公司的吉林市新厂区项目。可就在关键阶段,焊接方面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当即叫停。“这意味着两个月白干了!”中方项目经理即刻把徐龙杰请到现场。面对德方经理,徐龙杰冷静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德国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向总部申请派遣焊接专家前来与徐龙杰直接对话!在外方焊接专家面前,徐龙杰用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论断,彻底征服了对方,被叫停的焊接施工得以重新启动。从此,再遇到焊接问题,德国方面就认一个人:“中国焊接专家徐龙杰,我们只跟徐专家对话!”

  “我的梦没有终点”

  徐龙杰是块“宝”,总有人惦记着——自打他出名后,“猎头”便闻风而来。“解决住房、年薪20万元”,一家外资企业对当时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的徐龙杰,开出了这样的条件。没想到,徐龙杰丝毫不动心:“吉林化建给了我舞台,给了我认可和尊重。人不能光认钱,我也舍不得离开这个有作为的平台。”

  徐龙杰焊接工作室是2008年挂牌成立的,现已成为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几年来共完成新技术开发课题20项,培训高技能焊工229人次。“按现在的行情,他培养的这些焊工如果出去跑单帮,日工资都不止几百元。”吉林化建党委书记王冠群说,“徐龙杰的身价就可想而知了。”

  但徐龙杰这样说:“我本是大山里的一个苦孩子,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才有我的今天。公司给我转成了合同工,送我上大学,帮我解决了住房。我妻子是化建职工,弟弟也在化建工作。这里就是我的家啊!”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徐龙杰参加工作的头10年没攒下积蓄。一有点儿钱他就拿去买书了,不仅给自己买,他还给工友买,“知识改变命运,我希望工友们早日学成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做专业的领跑者。”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徐龙杰:你这样苛求自己,疯狂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其实,有兴趣就不觉得苦,有梦想就不觉得累。”

  徐龙杰现在的梦想有两个:一是为公司解决更多的焊接技术难题,二是培养出更多有出息的徒弟。“我的梦已经同‘中国梦’紧紧焊接在一起了。作为企业梦、中国梦中的一个微小细胞,我的梦只有起点、节点,没有终点。”简单的话语,透露出一个石油工人不平凡的胸怀。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记者王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