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焊接动态

奔波在武汉“小汤山”的焊接大师吴勇刚

 

    
    静默的时光中,有的人在娱乐,有的人在奔跑,还有的人在更奋力地奔跑。在武汉,在这座新型冠状病毒弥散的核心城市,有这样一条汉子,他身形瘦削,却雷霆万钧。自2020年1月25日以来,他和他的焊接团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以专业、敬业和舍生忘死的大爱精神,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他,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一冶汉子、******焊接技能大师吴勇刚。
 
缘起
初识吴勇刚,是在2019年7月间。那时候我跟随武汉市城建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团穿行在武汉三镇。第一次巡回演讲中,我就被他的事迹所深深折服,我默默记住了这个皮肤黝黑、瘦削的身影,记下了他的名字——吴勇刚。
4场巡回演讲结束,我专门跟他打招呼,并互加了微信,希望有机会做他的采访。无奈我一直因事务繁忙无法抽身,一直到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2020年1月27日,我在微信上得知他已经开始连续的忙碌。他和他的兄弟们临危受命,在通宵达旦抢制建设雷神山医院所需的4800件钢结构加工件。这一瞬间,我才感觉,我和他如此之近,虽然半年未见,但我们的心从未走远!
1月29日午间,我在微信上得知中建三局正在紧急招募焊接工人。为此,我第一时间向他求助。这位热心的汉子马上四处联系,最后通过相关负责人反馈:人员已经招满。——虽然此忙未帮上,但是我们半年来在彼此心里的那份惦念和情谊喷薄而出。原来,相知相惜亦如此!
通过多方了解,我得知26日当晚,吴勇刚所在的中国一冶集团突然接到雷神山建设方紧急求助,希望能在24小时内突击制作4800件钢结构加工件。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任务后,中国一冶钢构公司迅速制定加工计划,落实急需材料设备及卫生防护用品,并向员工发出集结号。为确保安全,中国一冶就近安排了46名突击队员投入紧张的加工制作任务之中。
放料、下料、制作、打磨.....截止27日下午6时,所有构件的加工制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涂装工作,确保27日晚12点前,全部构件运抵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因疫情原因,所有一线团队均是就近募集。但这批队伍里面有许多称吴勇刚为“师傅”的焊接精英。1月26日以来,他的电话、微信没停,不断指导雷神山医院现场出现难度系数较大的不锈昂管和铜管异种钢的焊接难题,为同行兄弟们提供专业的焊接技术指导。
在接到湖北省焊接协会马才旺理事长需要紧急联系焊工参与一线建设的邀请后,他多方联系,确保人员到位。许多多年相知的同行纷纷跟他取得联系,请求上一线:“你找的焊工够不够?不够算我一个啊!不计报酬那种,在家也是干着急啊!”
可是又有谁知道,在疫情爆发之前,吴勇刚的父亲早已因为身患癌症卧病在床一年多。看到老人病魔缠身,作为惟一的儿子,他不得不在结束繁忙的工作之后火速赶到父亲床前尽孝。10多个日夜里,他守护在父亲的病房里不断处理各种工作。此时,他自己的小家中,已经接近临产期的妻子身处同一个小区却无法和丈夫相见,照顾年幼女儿的重担还压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身上。面对疫情,三尺男儿的他有泪心中流,只能默默祈祷妻子和家人的平安。
从1月25日晚连夜火速开工到2月5日建成交付,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展现了武汉人的齐心拼搏和奉献精神。根据最新设计,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扩大至约6万平方米。其中,医疗隔离区约51000平方米,病床增至约1600张;医护住宿区约9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医护人员。在与疫情拼命赛跑的过程中,吴勇刚和他的焊接团队仿佛随时在线,他们穿梭忙碌,四处协调,迎接挑战。不仅是雷神山医院,还有其他各地在建的“小汤山医院”需要焊工,他总是义不容辞地帮助协调。“钱不是问题,大是大非面前,我只想做点事!”正是千百万如吴勇刚这样的勇士,才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变得更为美好。
 
 
此电焊工,可绝不普通
2019年,吴勇刚曾数次作为先进人物代表走入全市各工地、各企业、行业协会、机关单位进行巡回演讲。每一次,他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会说:我是来自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钢结构公司的一名普通电焊工。
 
听完他的演讲,每一位听众都会在内心肃然起敬:这位电焊工并不普通!从1994年入职至今26年,吴勇刚凭借一把3斤多重的焊枪和炉火纯青的焊接手艺,忍受200度高温管材和700多度高温焊渣的烙伤,将辛劳的汗水无私地洒在了他哺育他成长的楚山汉水,先后获得“武汉市劳动模范”“黄鹤英才”“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湖北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操作能手”等荣誉。
作为一冶的子弟,吴勇刚坦言:“父亲身上那种军人刚强、勤劳、实干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可是谁能想到,他的职业生涯起步却是沾满了血和泪。在同为电焊工的哥哥在工作中因安全事故去世之后,刚强的吴勇刚非但没有对焊工这个职业望而却步,相反却激发起了他对这个职业浓厚的兴趣。在得到父亲坚定的支持后,吴勇刚正式开始了自己光荣而神圣的职业生涯。
任何一门技术,要想练成炉火纯青,绝非易事。如今,看祖国各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多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这些都少不了焊接工人的“绝活儿。”1994年,20出头的吴勇刚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一冶的钢结构车间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吴勇刚是一位勤奋好学、肯吃苦的电焊工。看着其他焊工师傅的成品,他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焊缝焊的既牢固又美观。工余时,他缠着师傅教我,边学还边找废旧钢板余料练习。为了练好手艺,上白班,他就晚上下班练;上夜班,他就白天练。练习的时候,他拿着焊把的双手被磨出了血泡,也不肯停下。有几次仰焊时,由于太专注,铁水滴下来把衣服点着了,他竟也浑然不觉。就这样,在边琢磨边学习的过程中,他全然忘记了焊接的辛苦。
在苦练基本功时,他每天扎着马步,双手拿着焊枪,手腕吊着钢管。这个练习方式一练就是两年多。这之后,他能手持3斤多重的焊枪纹丝不动,也练就了日后能持续蹲着焊接九、十个小时的工夫。
焊接工的工作强度大,安全风险高,吴勇刚从不叫苦叫累。最具挑战性的是,在焊接立焊、仰焊时,高达700多度的焊渣飞溅到身上,他也只能咬紧牙关忍着。为了尽量减少焊接接头产生的夹渣和气孔,握着焊枪的双手还要继续纹丝不动的施焊,工作中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好学者,往往收获颇丰。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磨练,吴勇刚掌握了焊条电弧全位置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全位置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多位置焊、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全位置焊、焊埋弧焊、多种焊接方法及Ⅰ类、Ⅱ类、Ⅲ类、Ⅳ类钢的焊接。在工作中,一直勤于思考的他也摸索出很多小方法,例如管道、炉壳带压补焊技法,纤维素焊条向下焊法,铝及铝合金的MIG、TIG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法,铸铝的补焊修复技法等。
技术工种从来都是“以实力论英雄”。2015年,由吴勇刚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吴勇刚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吴勇刚湖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吴勇刚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7月被正式认定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为公司和兄弟单位培养出合格焊工上千人次。
作为一名能工巧匠,吴勇刚总是念念不忘“是组织给了我发挥产业技能工人力量的平台与机会”。今后,他将继续承担起攻关、创新、研发、交流的重担,加快高技能人才聚集,形成技术创新团队,让“焊接绝活”能够传下去。“这次疫情考验了我,也考验了我的团队。今后我将在新时期继续努力前行,提升自身技术,做好教学工作,承担起技术工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将来,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可以冲在第一线,献出我的光和热!”
 
 
  
 
( 来源:《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