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焊接动态

智能数控加工、新型焊接技术摘得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团队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薛松柏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智能数控加工技术助力我国新型飞机研制框、梁等复杂结构件是飞机的主承力件,直接影响飞机的综合性能和研制周期,其数控加工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一代飞机结构件的结构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制造周期更短。世界航空制造发达国家即使依靠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零件加工案例和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工艺传承体系,也难以同时保证新机复杂结构件加工质量和制造周期的苛刻要求。在我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积累少的客观国情下,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已成为制约新机研制的重大技术瓶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团队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项目组,历经近十年联合攻关,突破传统以零件为载体工艺知识积累周期长、可重用性差的局限,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以加工动态特征为载体进行加工全过程工艺知识建模的技术思路,攻克了加工动态特征驱动的自动数控编程和加工变形精确控制技术,建立了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体系。据悉,项目组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两篇发表于国际生产工程领域权威学术期刊《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本领域国际著名专家、IJCIM主编Stephen Newman教授评价:“加工动态特征是加工特征领域新的研究进展”,使复杂结构件“工艺决策精确”。本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飞机型号复杂结构件研制和生产,显著提升了我国飞机复杂结构件的制造水平和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新型焊接技术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钎焊是现代工业制造的关键技术,是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升级的重要支撑,从海洋到空间、从民用产品到军用装备,都离不开钎焊技术。我国是钎焊应用********大国,但传统钎焊存在危害健康、污染环境、能耗高等问题。钎焊接头质量问题诱发的重大事故屡有发生,如亚航QZ8501客机、长三乙火箭首飞事故均由钎焊接头失效导致。因此,开展钎料无害化及高效高可靠钎焊技术研究至关重要。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薛松柏教授从2004年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带领团队与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以及常熟华银焊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通过钎料的成分设计和性能优化,研发出了系列新型钎料和多种高效、高可靠钎焊技术。自2010年项目实施以来,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军品、民品的生产上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至航空航天、电力电子、白色家电、石油钻探、煤炭开采、轨道运输、汽车制造等关乎国民经济和民生的21个行业的逾千家企业,已实现累计销售收入73亿元,支撑了上万亿产业的发展。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