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焊接动态

85后工匠争分夺秒锤炼“武汉制造”

 

 


   

从看不懂说明书到玩转进口机器人

  马来西亚标志塔请他焊接
朱强,27岁,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中大区武汉厂五车间焊接班班长,曾获2014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第14名,201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我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焊接理论知识学习,当了10年焊工,我觉得焊接这门学问还大着呢。

 

这是2015年公司从国外进口的mini型焊接机器人,别看我现在操作挺熟练,一年多以前,我心里还真没底。朱强在焊接机器人主机显示屏下方按下几个按键,设置相应的参数,随后将他刚刚预热的几块钢材放到与主机相连的小型车床上,将钢材固定,利用机器人的程序调整焊枪的着力点,按下启动键,车床上的焊枪按照他设定的力度与方向,准确地开始焊接,他认真的眼神里很快露出一丝满意。

20156月这台焊接机器人刚进厂时,朱强连说明书都看不懂,于是他泡在厂里资料室的文献堆里,拿着一堆材料找公司的博士后,还利用厂商来调试的机会细细询问,竟然在一周内摸清了机器人的基本使用技巧,后来他不断试验,摸索出适合国内钢材的相应参数,写出焊工们全都能看懂的《焊接机器人工艺手册》,当了一回翻译

然而机器人的使用也是常学常新,针对不同的钢材要设定相应的参数,任何一点点微小的差别都可能导致质量不合格,我现在在机器人上做得最多的就是焊接试验,不断改变参数设定,探索更高效的焊接。现在厂里的几台机器人已经陆续被送到工地上投入使用,机器人的焊接效率比从前提升了4倍,年轻的焊工正在探索着智能化焊接的未来。

朱强16岁从四川老家来到武汉当上焊工学徒,用他自己的话说,10年多里他和钢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一直是厂里最勤奋的学生,从前别人换班去休息的时候,他经常整夜拿着焊枪和废钢挥汗练习。汗水和认真换来手艺的不断提升,高铁武汉站、武汉绿地中心等建筑里,都有他的焊接作品。

5日上午,他还在车间里检查正在焊接的马来西亚标志塔项目的钢结构焊件。想到这些夺人眼球的建筑里,都有我的一份贡献,心里特别高兴。朱强这样说。

(记者夏奕)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