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焊接动态

管道局全焊接方式填补浅海区域管道维抢修技术国际空白

 
 

  中国石油网消息 5月31日,广东珠海西江入海口的一座人工围堰的小岛上,在海底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件17个月之后,管道局应急抢险中心终于成功完成永久修复工程,同时填补了在浅海区域管道维抢修技术的国际空白。

  2011年12月19日,中国海油海底天然气管道出现两个破损点。虽然进行了临时抢修,但卡具寿命仅为10年,需要进行永久性修复。经过业内专家多次论证,业主最终决定采用加装两个隔离套筒的方式进行永久性修复。

  由于要将临时卡具扣在里面,无形加大了套筒体积。管道局应急抢险中心寻遍国外同行,发现异性构件的套筒没有成型产品,也没用相应的理论依据。

  应急抢险中心遇到这种世界性难题已不是第一次。2008年,西气东输带压开孔过程中,切割下来的弧形板意外掉进正在运行的管道里。这个中心经过艰苦攻关,发明了一种可视打捞装置,在没有停输、不影响下游用户用气的情况下,取出了弧形板。

  顶着巨大压力,应急抢险中心员工来到南海岸边,指导潜水员安装临时卡具,堵住不断泄漏的天然气。接下来,他们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方案讨论会,用丰富的维抢修专业技术和经验,提出多套修复方案。

  方案确定后,制作套筒成为****难题。应急抢险中心员工和设计人员一道,反复修改套筒的形状、尺寸,最重要的是套筒上下两部分结合时,要避免出现十字焊缝。中心员工加工出5个套筒,运往现场的是“两用一备”。他们用另外两个做模拟试验。

  在浅海区域维修管道,有使用干式仓和人工围堰建岛两种方式。由于泄漏点在水深1.5米至2.7米范围内,任何海工作业船无法靠近,所以建岛修复管道成为唯一选择。

  中国海油凭借丰富的海上作业经验,用沙子在茫茫大海建了一座小岛。长120米、宽70米的小岛,比一个足球场稍微大些。之后,中国海油又在上面开挖出一个比篮球场略小的作业坑,深达7.5米,准备在沙岛“盖帽”。

  海上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刮风或下大雨时不但人员无法上岛,而且连岛上的沙子也会被冲走。5月21日,抢险人员登上小岛,就遇到一次台风和当地十余年不遇的暴雨。

  岛上的湿度非常大,即使不出太阳,天气也闷热难耐。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盼望晴天。乘船途中,有人说“可别看见白海豚!”后来听工人师傅解释说,只要白海豚在海面跳跃,第二天就很可能下暴雨。

  两个套筒的重量近3吨,仅焊条用量就超过300公斤。为防止带压焊接过程中临时卡具出现泄漏,应急抢险中心制作了两个金属隔离气囊套在上面,并在隔离气囊的中间和两侧焊接3个“套袖”,不让套筒直接和管道接触。这既减小了应力,又能避免伤及管道母材。

  管道局海管永久修复工程项目经理张煜坤介绍,此次修复工程的设计、加工、实施规范,中心集纳了多个国家的规范。海底管道的各项规范,一定要取得船级社的认证。此次聘请的挪威船级社,对设计依据、理论计算、地址数据、钢板材料等参数进行了全过程认证。

  永久性修复工程完成后,应急抢险中心华南分中心经理宋锦非常兴奋。他说,以往大口径、高压力的海底管道维修,都是停输后进行。全焊接方式是世界首次,填补了浅海区域管道维抢修技术的国际空白。这次成功的经验,为应急抢险中心进军国际海洋管道抢险市场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国际权威认证在管道施工和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中提到的挪威船级社(DNV)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各类评估认证服务,主要涉及船级服务、认证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作为世界知名的船级社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DNV以科技知识及经验为服务基础。

  此次受邀前来的挪威船级社专家,对安装隔离套筒修复的方案,做了隔离套筒及海管局部结构强度分析、角焊缝强度校核、角焊缝疲劳寿命规范校核,并对全过程材料、加工进行了认证。
 

 
 
  
 
(来源:中国石油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