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名企推荐·焊工风采

“创”出名堂的电焊工

他首创了填补国内焊接技术空白的“钨极氦弧熔焊”工艺方法;他创新的“焊接用定位塞块保证管对接头根部间隙的装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不是科学家,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他叫陈凯,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做工人一样有出息。
从电焊工到发明家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遍布着各种高精尖生产线。焊接岗位在这些生产线中看起来并不起眼,陈凯就是这个不起眼岗位上的一名普通电焊工。

  
从渤船技校毕业来到渤船重工管加工分厂从事焊接工作至今,岗位上的陈凯总是带着防护口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焊花飞溅中苦练基本功,辛勤工作。
工作中,陈凯不断钻研,在掌握一项项焊接技术的同时,他认识到焊接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重大作用,这使他对焊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创新焊接工作,干出名堂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在焊接过程中,陈凯发现奥氏体不锈钢管在单面焊双面成型时,焊缝焊道间隙控制十分困难。他大胆革新,成功发明出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控制焊缝间隙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钨极氦弧熔焊”工艺方法,是用钨极氦弧熔焊替代原有的钎焊。这种新焊接方法的使用提高了紫铜管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焊接烟尘对人体的伤害,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发明来自陈凯与工艺所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陈凯善于钻研,善于创新,工友都叫他发明家。在长期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成为优秀的电焊工,就要有问题意识,用心思考,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本职工作是成才****舞台
  
谁说当焊工没出息?焊工也能闯出大名堂。凭着不服输的顽强意志和对创新的热情,陈凯在焊接岗位上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一步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他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
2008年,他被公司聘任为首席技师和焊接培训工作的讲师,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知识型技能型焊接专家。即便如此,他仍然工作在焊接一线。他说:“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这是陈凯的人生感悟,也是他成才的事业坐标。即使已经站在焊接技术的前沿,他仍不断给自己加码。用他的话说,“练就一身本领是为打败生产中的‘拦路虎’”。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撰写的2篇焊接工艺技术实验研究报告被评为一级中国国防船舶科技报告。“伏虎将自有降虎神通”,凭着深厚的焊接理论技术和勇于探索的胆识,生产中冒出的“拦路虎”在陈凯面前都显得脆弱和渺小了。
平凡岗位写就不凡人生。工作19年来,陈凯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让更多青年工人“创”出名堂
今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唯一一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荐参加观礼活动的高技能人才代表,陈凯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作为我国800万造船产业一线工人的代表受邀进京参加阅兵式,陈凯感到无比光荣。当天,为让工友们一同体验激动人心的气氛,陈凯不停地传回他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受邀参加阅兵观礼,陈凯认为,这是国家对“匠人”的认可。“大国工匠”不仅是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骨干和脊梁,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着力培养焊接技术人才,做好“传、帮、带”工作,为渤船重工推进“人才兴企”战略贡献力量。陈凯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事。如果我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放大成一个团队的能力。”
渤船重工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急需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焊接方法的高技能人才。陈凯主动承担了对青年焊工的培训工作,毫无保留地把他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青年焊工。近3年来,共有4批焊工参加了培训,取得了多个操作项目的上岗资格证书,数十名焊工经过锻炼,成长为公司的生产骨干力量。
不仅如此,在陈凯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他还将这些年总结的技术一一传授给热爱焊接技术的年轻人,助力青年工人快速成长。在他的帮助下,渤船重工已成长起焊接高级技师2名、技师3名、焊接高级工1名,有多人多次获得公司级以上荣誉。他对青年工人说:“咱们虽然没进高等学府学习,但学会、学精一样技能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来源:《现代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