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

焊接动态

实时视觉检测纠偏焊接路径扬州造机器人“上岗”核电工程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山东威海市荣成石岛湾的CAP1400核电站,已进入国家核准的关键阶段。这个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核电站CAP1400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已被列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记者昨采访获悉,扬州的一家企业——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参与到了这一示范工程的建设中。该公司通过科技攻关,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CAP1400核电站(SC)的结构焊接中。昨日,记者采访了刚从山东荣成回到扬州的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志祥。
机器人“上岗”
核电工程中大显身手
提到焊接,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门简单的技术活。但你可能不知道,“焊接”其实是高铁提速、核电站安全保障的基础。
核电站核岛建设,对于焊接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任何细小的焊接瑕疵,都会对整座核电站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过去传统的机器人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人工预先设定程序进行工作,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轨迹。因此以往核电站核岛的焊接,主要采取人工焊接,这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稳定。”王志祥告诉记者,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郑军教授合作,研制出了一款“智能”焊接机器人。主要技术是为机器人装上视觉传感系统,就如同为它装上了一双慧眼,让机器人能够及时根据现场环境变化,自主调整工作轨迹,提高焊接的精度。
上月底,郑军教授团队已带着他们的机器人在CAP1400核电站“上岗”。“目前市场内的机器人普遍实行固定模式,也就是按照固定轨迹,人为规定它的路线。这导致在焊接过程中,工件移动超过1.5毫米的范围,机器人停止工作。”王志祥表示,他们还在机器人内部集成了生产激光跟踪系统,能够适时纠偏,可以根据焊接部件实行适时跟踪,不要人为干预,完成工作任务。
小身材大用途
让焊接更加“智能”
王志祥介绍,焊接机器人替代了人工作业后,一线技术人员,只需在信息化电子终端操作机上操作,便可以实时跟踪、操作焊接情况。
由于核电项目需要焊接的组件又厚又大,过去需要经过人工打底后,才能逐步完成焊接工作。而如今用上我们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后,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王志祥告诉记者,他们的焊接机器人可以实时视觉检测,即使在弧光、烟尘、飞溅的焊接环境下,也能实现对焊接区域的信息位置、间隙、错边、咬边等情况实时获取。同时,由于提前对焊接路径进行了规划控制,这便保证了焊接所需要的位置精度、速度精度和姿态精度。此外,还能根据检测信息,对焊接工艺通过深度计算进行在线决策,实现在线工艺自适应调整。
记者获悉,如此“聪明”的机器人身材并不大,“这些智能焊接机器人只有25千克,身形灵活。采购后,均是在施工现场完成模块化组装。”
与网红院士合作
共建院士工作站
除了机器人在核电工程中“大显身手”外,王志祥说,此前他们研发的主要用于核电行业的大型冷却水池不锈钢焊接,已成功用于中核二四福清核电站“华龙一号”项目,并已验收成功获得核级认证。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面向集装箱、工程车辆等功能产品,配套其他系统集成厂商。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焊接第一人”的潘际銮院士,还与江苏瑞伯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双方将就“核电等离子弧焊机器人与环缝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进行合作。
未来公司的机器人还将应用于核电、航空航天等多个精密制造领域。”王志祥表示。记者邱凌
 

  
 
来源:中国江苏网